坚守自我 面向未来

作者:    来源:南工新闻网

李 冉

梁启超在南京作过一篇《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其中说到“近来,中国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知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中国这种饥荒,都闹到极点,但是只要我们知道饥荒所在,自可想方法来补救。现在精神饥荒,闹到如此,而人多不自知,岂非危险?一般教导者,也不注意在这方面提倡,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按照梁先生的意思,大学应当是知识的宝库,更应当是精神的苗圃。

日前,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深入展开。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谁不发展,谁发展的慢,都会成为别人奴役的对象。然而发展就意味着创新,意味着改革,意味着游戏规则的改变。于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观念,新事物,许多人或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或先进经验直接拿来,或样板工程原样照搬,以至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没了灵魂。

没了灵魂?如何发展?

明治十二年,日本被西方列强的大炮洞穿门户之后,出现 “全盘西化”浪潮。核心要义是“脱亚入欧”,彻底抛弃支配了日本长达两千余年的儒家意识形态,完全融入西方世界。甚至有人主张日本人同西洋人通婚,以改变日本的人种。然而,事实很快证明,彻底摆脱历史传承和文明传统的改革与发展根本行不通。历史永远不能从零开始另起炉灶。被尊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的日本改革家涩泽荣一,弃官从商,先后创立企业500余家。这位对东西方文明都非常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的企业家,以亲身实践号召日本人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走向工业文明,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论语》和算盘分别是一个象征。它们的合二为一,实际上是喻示着义与利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继承与变化的统一。当日本真正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也就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真正起飞。

高校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会慢慢地成长,慢慢地积累。岁月和人心是一面筛子,去伪存真,留下那些滋养我们、哺育我们、激励我们、造就我们的部分,久而久之,便会凝固成一所高校的灵魂。南阳理工学院历史不长,但我们自成立伊始便主张、催生南工精神,随着校训的完善,南工的内涵更加丰厚和深远。由此,我们才有了和名牌高校同台竞技的勇气,有了和国际高校平等合作的底气,有了坚持自我快速发展的锐气。

奋力开辟未来,又顽强地保存过去,从而构筑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世界上所有实现现代化转型民族的共同追求。高校也不例外。高校的灵魂既是实的,也是精神的。作为南工的一份子,我们既要从事应用的研究,也要擅长精神的支持。这种精神,将是一粒火种,将是一个信念,将是一种传统,既不断向内丰富自我,又蕴含向外发展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