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举办学术年会 聚焦工程灾害动力学前沿
作者:孙小康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本网讯(特约记者/孙小康)11月8日,南阳理工学院举办河南省冲击与工程结构灾害动力学国际联合实验室2025年学术年会暨南阳理工学院第3期博士论坛。此次会议以“工程地质灾害动力学、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及表征、冲击防护结构的创新设计”为主题,汇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南阳理工学院副校长蔡广宇,科研处、土木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会。
开幕式上,蔡广宇介绍南阳理工学院 “不甘示弱”的南工精神及近几年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河南省冲击与工程结构灾害动力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是我校聚力打造的标志性科研平台,年会和博士论坛的召开,将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为防灾减灾技术突破提供新方案、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新智慧。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南阳理工学院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的运营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大会主旨报告阶段,专家学者围绕灾害动力学与材料科学前沿展开深度研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陶志刚以“南芬露天铁矿变质岩大型滑坡临滑预警及灾变机理”为题作主旨报告。
中北大学蔡宣明教授聚焦“超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多场调控及其力学响应机制”,提出“微结构-多场耦合-力学响应”三位一体研究框架,为超材料跨尺度设计与智能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环境岩土室主任胡波研究员,则针对“膨胀土生态改良关键技术”展开报告,其团队研发的生态友好型改良技术,对保障工程安全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原理工大学赵聃教授的报告围绕“应变率作用下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细观计算模型”,通过构建多尺度力学模型,揭示材料动态响应的内在机制。此外,张恒、韩珏等4名青年博士分别就“国家自科基金申请书撰写经验”“EPS泡沫混凝土减震抗爆应用”“水合铝酸钙基材料磷回收效能”“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削减模型”等专题进行交流分享。(摄影/宋诗林 校对/李珂 审核/田进军 编辑/鲁静薇 终审/肖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