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晚报:多读书,让你的心灵柔软有弹性

作者:    来源:南工新闻网

QQ图片20170420155526.png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南阳晚报读书会走进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邀请著名作家二月河畅谈大学生如何读好书。

二月河谈起与著名作家金庸、王朔的会面及他们关于读书的认识、见解和交流;谈起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饱读名著的故事,鼓励年轻人珍惜当下好时光。

当代大学生如何读好书?二月河给大学生们讲他的读书旧事,讲写作“落霞三部曲”的那些故事……

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4月18日下午,南阳晚报读书会走进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邀请著名作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二月河,畅谈大学生如何读好书。

同日,南阳晚报读书会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分会挂牌成立。

本场读书会由南阳晚报与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南阳理工学院副校长肖泽昌,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院长王岩、党委书记段焰也来到读书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厚重的书以提升文化素养。

读书会上,二月河还与师生们就“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怎样才能读好书、什么书才算是真正的好书”等话题互动,他结合自身经历谈古论今。

师生们早早准备好了二月河的书,一摞摞的,想请二月河签名,二月河一一满足了师生们……

“金庸是百年不遇的作家,是天才,我最喜欢他笔下的杨过”

十几年前,二月河曾和金庸、王朔有过一次会面,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在二月河眼里,金庸是百年不遇的作家,是天才,他的读者非常多。他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出现使武侠小说走上了全新的领域。二月河最喜欢金庸的《神雕侠侣》和金庸笔下的杨过,因为杨过没有任何背景,历经种种磨难终成大器。

“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当年我是个高中生,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我坚持自学,坚持读书。”二月河谆谆教导青年学子,“看到你们这些年轻的面孔、勃勃的生机,我很愉快。你们从小读书,一直读到了大学,走的是一条铺满鲜花的路,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读书。”

“在部队我白天打坑道夜里读书,就这样读完了《二十四史》”高中毕业后,二月河参了军。在部队,二月河白天打坑道,施工作业,晚上打着手电筒躺在被窝里读书,差不多每天都要读到凌晨两三点。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二月河读完了《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汉书》《辞海》《莱蒙托夫诗选》《宋元学案》《红楼梦》……

“世人只知《康熙大帝》火了,有谁知为了它我头发都快掉光了。”读书会上,二月河再度追忆著名红学家、文史专家冯其庸,在自己寂寂无名、深受冷落时对自己的赏识、厚爱、关怀、帮助和提携。“他鼓励我好好写《康熙大帝》,南阳日报的周熠还把它推荐给了黄河文艺出版社。谁知书还没出呢,《解放军报》就发了消息,说二月河自学成材要出书。消息都发了,如果书出不来咋办?急得我都要‘斑秃’了。”

“一定要大量阅读,但当你开始创作时就要停止阅读,以防模仿别人的写作风格。”二月河对大学生们传经送宝,“希望这些能对你们以后写书有帮助。”

“大学生要多读纸质书,多读经典和名著,多读历史名人的书”

二月河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人,文体素养的高低主要看两条,一是软化程度,二是心灵有无弹性。他说,面对弱小,面对被欺侮与被压迫,要柔软,要有感悟,要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在自己面对磨难与压迫时,要有弹性,要坚韧不拔。

二月河说,只有阅读才能了解中国文化,才能了解社会和现实、历史与未来。他勉励大学生要多读书,多读纸质书,多读名著和经典,多读历史名人的书,要像饥饿的小羊到了草地上一样贪婪地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填满。除了中国的名著,二月河还为大学生们推荐了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马克·吐温、莱蒙托夫、泰戈尔、普希金等外国作家的名著。

这场读书会,动人故事多

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有着70多年的师范教育办学历史,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举办各类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此次读书会以及南阳晚报读书会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分会的成立,将促使学生们更亲近书,喜爱书,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创作出《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系列优秀帝王小说的二月河,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和影响。定于当天下午四点开始的读书会,不到三点半,教室里已座无虚席,“迟到”的师生就在过道摆上小椅子,坐等二月河来……

“能面对面聆听文坛巨匠的教诲,难得,激动!”市二中教师冯琳和朋友乔珊珊得知消息也早早赶到现场,还带来了珍藏已久的二月河作品集,希望得到二月河的亲笔签名。

小小粉丝也“追星”

活动现场,两名二月河的小粉丝引人关注,她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不时向大人询问……这是市21小三(五)班学生付家豫和江心怡,当天学校因考试放假,她们跟着家长到了现场。

“二月河是南阳的大作家,带着孩子们来见见、听听,对她们的写作以及培养她们对文学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好处!”付家豫的妈妈说。

我与大师“对对话”

两个小时的读书会,使年已七旬的二月河体力似乎有些不支,但当读书会主持人询问“是否还要保留对话环节”时,二月河仍欣然应允,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凌老师您对现今大学生阅读有什么忠告?”“您在创作数百万字的‘帝王系列’时想过放弃吗?是什么信念让您坚持了下来?”“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怎样才能读好书?什么书才算是真正的好书”……针对师生们的提问,二月河结合自身经历,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一一解答。

头顶上的“世界地图”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对康熙进行反复考证,在大量的野史、清人笔记小说中寻幽发微,钩言稽沉,感觉体味风土人情、官场世态和时代风貌,力争做到成竹在胸。”二月河说,开始《康熙大帝》创作后,白天他要带着无人照看的女儿上班做好本职工作,晚上斗室里查资料写小说,每天都熬到凌晨两三点……

冬寒夏暑,锲而不舍,每日少则千余字,多则上万字,深夜困顿难忍时,二月河就狠掐手腕。创作“康熙”消耗了他极大的精力,“康熙”立书成卷时头发大片脱落,女儿调侃他,“你这脑袋分明就是‘世界地图’嘛,这儿是澳大利亚,那儿是马来西亚……”( 记者/张燕李宾来源:南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