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基层 赤诚担使命——建筑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掠影
作者:田真 来源:建筑学院
本网讯(特约记者/田真)近日,建筑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开展。围绕“聚焦两高四着力 躬身实践勇担当”活动主题,建筑学院五支特色团队奔赴乡村、社区、街道开展多维度实践,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书写“实践育人”的生动篇章。
温庄村的田埂上,“青野筑境·乡居焕新”实践团成员正俯身测绘。这支由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组成的队伍,正将课堂上的“空间设计”转化为“村民可触的改善”,用方案编制为温庄村勾勒“生态宜居”新图景。
南阳汉画馆内,“筑梦青鸽”讲解服务队的队员戴着扩音器,正为游客讲述汉画馆镇馆之宝“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背后的故事。本次讲解活动聚焦“感受文化厚重”主题,通过楚汉文化历史宣讲,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让千年汉文化在讲解中“活”起来。
在“南阳未来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多彩感知,无‘碍’成长”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正陪同孩子们进行“感官小路”体验活动,引领小朋友们通过指尖的触感,领会革命历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团队用红色文化宣讲、自然观察打破沟通壁垒,让特殊儿童的暑期“有色彩、有温度”。
康寿馨敬老院里,“归巢青鸽行”服务队的队员正围坐在老人身旁认真聆听抗战往事。除了“听故事”,队员们还教老人们用手机拍照、识别反诈信息,一场“乐龄手机课堂”后,王奶奶已能熟练给孙子发视频。代际对话间,青春与岁月的温暖在敬老院流淌。
方城县独树镇红二十五军革命纪念馆内,“青春印记·红色足迹”志愿服务队正利用暑期,走访南阳市的革命历史遗址与红色教育基地,队员们以“摸清认知现状、唤醒历史记忆、构建传承纽带”为主线,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血脉。
此外,建筑学子还通过“河南共青团向基层报到平台”返回家乡,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史馆等地开展实践,将“个人成长”与“基层需求”紧密联结。
目前,各团队已累计开展实地调研20余次、志愿服务30余场。这个夏天,建筑学子正以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诠释担当,让“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誓言,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花。(校对/李欣 审核/谭征 终审/鲁静薇)